解涉外律师人才困局,应当从初中开始

涉外律师前景 2024-05-28 16:34:41 0 创始人


最近《繁花》爆火。


在里面,我们看到了处处是机遇、处处是黄金的90年代上海,可也看到了这其中真正抓牢的人,始终是少数。

草根青年阿宝为什么能够蜕变为宝总,不仅因为他本身的能力和贵人的相助,更因为他出发得早。

在所有的机会面前,先行者必定会遇风险,但却也是最能成功的人。

根据最新的数据,202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速了11.4%,而“一带一路”共建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增速为27%。

中国企业出海拥抱世界,将是大势所趋,而这也是中国律师未来的市场所在。

可中国涉外律师数量屈指可数,谁能成为那个抓住机会的「宝总」?宝总又应该如何养成?

上海国创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陈敏,拥有相当丰富涉外业务经历,针对当下涉外律师人才的困局,她通过自己的观察的经验,总结出了一些涉外律师培养的独特观点。

文章共2075字,阅读约5分钟,相信在读过本文后,你会获得全新的思路。

改革开放40年来,中国经济增长可以用“飞升”来形容。

律师群体数量也呈倍数的增加,据司法部统计2022年我国律师数量约为62万人。

d726c5ad333027532b4f39ec6502dee8

而2012年才刚刚突破22万人,再向前倒退20年,在1992年全国律师人数不足10万人。

可即使在目前拥有超过60万人的律师群体当中,也仅有不足1%的涉外律师,而这个1%的统计则相当宽泛。

若真的要筛选确实精通境内外法律,且长期从事某一涉外领域的律师,拥有超过50个实战案例,还具备当地生活经验或者精通某一境外语言的,恐怕数额将远低于千分之一。

而根据多次调研,能够参与重大疑难复杂的国际仲裁、能够直接参与反垄断反倾销及WTO申诉等专业涉外律师,全国尽数不超过300位。

更加不用说一些具体的细分法律领域,比如体育赛事的申诉仲裁,还需要叠加相关体育的从业背景,更是举目难寻。

一方面,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,2022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20678亿元,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138339亿元;
对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(RCEP)其他成员国进出口额129499亿元,呈现逐年增长趋势。
另一方面,巨额的海外资产遭遇政治、法律、税收等风险,争议频发,甚至遭遇当地违法违宪的不公正待遇。
可是中国企业、公民却难以找寻到合适的、合格的中国涉外律师进行维权,或者有能力与当地政府及相关机构进行斡旋谈判,寻找替代性解决方案。
致使不得不又一次,将巨额律师费用交付给当地的律师事务所,却不一定能得到非常贴心或者忠诚的服务,相当于二次“受难”。
因此,小到中国的民营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只得弃货止损,大到一些矿山、工程刚刚建设完成就在海外被侵占、被超额处罚者有债难收无法实现盈利目的,遭受巨大损失。
为什么国家如此渴望涉外律师人才,却如此难以培养真正合格的涉外律师人才?
因为一个优秀的涉外律师人才,是需要“支出大量金钱,付出大量时间”才能够培养起来的。

不观世界,如何有世界观?


不观世界,如何有世界观?
如何正确认识我们国家的优势和困境,如何尽可能客观分析各路信息,建立起自己的世界观?
并不是出法学院之后才去学习的事情,而是应该从初初建立三观时就开始。
于我个人而言,是13-14岁时,并且根据我给上海许多中学普法的经验来看,初中阶段仍然是一个恰当的时期。
而要“观”世界,需要有充分的财力支出,而且是长期的支出。
有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或者一些读物来了解他国,但是大部分时候都是“纸上读来终觉浅”。
必须经常去到这些国家,甚至生活过一段时间才能够更多了解这些国家。
才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当地法律指定的初衷,当地政策和法律的指定符合什么样的文化历史背景,又体现了什么样的人文精神,形成了什么样的司法传统。
去一次恐怕只能体会个皮毛,如果能够在学生时期就多次前往,甚至假期居住一段时间,那么执业后则会有更深刻的体会。
“经常去境外”这件事,而且常常无人报销只能自己支付相关的费用这件事,已经劝退了大部分疲于奔命赚口粮的律师。
可实际上,越来越多家境殷实的家庭,从很小的时候就愿意带着孩子去看这个世界。
去参与一些跨境的假期交流、游学等项目,更有些在高中起就开始去境外生活。

涉外律师,必须要以自己的双眼、用自己的双脚去丈量这个世界。


锻炼语言能力和国际交往能力

涉外律师,需要具备优秀的语言能力和国际交往能力。

而我国的法律人才相较于美国、英国的法律人有个天然障碍是母语并非英语,因此过语言关是必须的。
真正的国际交往,在国际仲裁庭唇枪舌战,并不会有给你打开翻译机的机会。
80后从初中开始学习英语,90后从小学开始学习,而00后可能从幼儿园就开始。
10后更是18个月早教开始就接触了英语,许多孩子在初中起开始接触第二外语,可以说涉外律师的语言的学习条件已经成就了。
另一个方面就是国际交往能力,这包含了除语言能力之外所有社交能力。
包括社交礼仪、用餐礼仪、公共演讲能力、服饰审美能力、情感互动能力、生活自理能力、环境适应能力、运动或者艺术特长,更重要的还需要有国家安全意识和国家荣誉感。
这些也不应该仅仅从拿到执业证才开始培养,如果从初中就开始培养,长大后就融入了血液,即使是无意识时也能展现出大国风范。

“为中华的崛起而读书”

“为中华的崛起而读书”是不会过时的信念,也是避免“毕业即失业”的最好方法。
目前大学生就业难,很大程度上是学习的知识,已大大落后于市场的发展。
而且在择选专业时候,并没有更早从“国家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”出发去做筹划,而更多的是从“目前市场哪个工作最挣钱”出发。
我认为市场需求总是变化的,但是哪些行业是无论经济起伏需求都会长期存在且长期增长的,而在这些行业单中又有哪些细分领域是值得去奔赴的,这个靠高考填写志愿才去思考也不一定来得及培养和准备。
所以我认为,目前正在初中读书的这批孩子,其实才是涉外法律人才的储备库。
那些有见识,有能力,足够自信的孩子,且有家庭能够无私给予长期支持的孩子,得有人告诉他们,其实你可能很适合做律师哦!
其实你可以选择成为捍卫国家权益的涉外律师为自己的人生理想哦!
我更加衷心建议,在初中阶段可以增加“职业体验”类课程,让孩子们在建立梦想的时间,看到专业人士的工作状态,参与一些案件的讨论和观摩。
那么也许十年后,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美国、在印度、在巴西、在乌兹别克斯坦、在文莱、在新西兰,挥洒自己的青春,贡献自己的智慧,成为耀眼的中国涉外律师! 

-涉外律师学习网
版权所有 备案号:粤ICP备19077642号
联系电话: 13510331917 邮箱地址:

添加老师微信
免费评估资格